回顧2018年,我國裝備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展望2019年,我國裝備工業整體延續平穩增長態勢,機械工業總體平穩向好,智能制造推進逐步深化,高端裝備持續創新發展。總體來看,雖然國際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外部環境日益嚴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繁重,但總體上我國裝備工業發展機遇仍舊大于挑戰,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裝備工業將加速融合,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網聯汽車以及無人機等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培育中不斷發展壯大。
1、對2019年形勢的基本判斷
(1)整體延續平穩增長態勢
2018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增長態勢分化明顯,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嚴重影響全球經濟增長信心,世界經濟復蘇趨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兩年多來首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特別是中美經貿摩擦所帶來的嚴峻挑戰,在制造強國、“一帶一路”等戰略持續推進下,我國裝備工業保持平穩增長。
1~9月,全國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增速高于全國工業增加值增速2.2個百分點。預計全年裝備工業增速將延續平穩增長態勢,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速將保持在7%左右。進出口方面,裝備工業進出口均保持較快增長,總體上保持外貿順差。2018年1~7月,機械設備出口同比增長16.5%,進口同比增長26.9%,貿易順差達到1271.4億美元。預計全年裝備工業進出口形勢仍然較為樂觀。
預計2019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在孕育中持續演變,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國際貿易摩擦雖將持續,但在接觸與對話協商中有望得到緩解。我國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在制造強國等戰略深入實施、國內市場需求持續升級及重點工程加快建設的帶動下,我國裝備工業將圍繞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動能轉換、提質增效等主題,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速有望保持在7%左右。進出口方面,我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在第一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和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直接帶動下,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有望持續深入推進,裝備產品進出口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2)機械工業總體平穩向好
2018年,隨著機械工業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有效供給,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初顯成效,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平穩向好的趨勢進一步鞏固,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超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產銷平穩增長、訂貨好于預期、投資有所改善,發展的內生動力增強。2018年1~8月機械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54萬億元,同比增長9.28%,增加值增速為7.6%,同比下降1.76個百分點,比同期全國工業增速落后0.56個百分點。1~8月機械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面達到18.34%,同比上升1.28個百分點。智能制造相關的產品增速迅猛,如工業自動調節儀表與控制系統、分析儀器及裝置、試驗機、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速在17%~42%。工程機械類產品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如挖掘機增速達60%、裝載機、推土機、平地機和汽車起重機產量也超過30%。產量同比下降的產品主要為農機裝備、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等過去幾年增長較快的產品。
預計2019年,影響機械工業的不確定因素仍較多,機械工業主要服務的傳統產業仍將處于去產能調整階段,市場需求依然低迷,固定資產投資回升趨勢不強。同時,高端產品供應不足、低端產品供應過剩的不平衡狀態仍將持續,機械行業短板發展不充分的問題仍將突出,提升行業發展質量的任務依然艱巨。工業機器人、工業自動調節儀表與控制系統、分析儀器及裝置以及民用無人機、冰雪裝備等新產業新產品將保持快速增長,工程機械等周期性復蘇將會持續,隨著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的進一步深入,行業經濟運行將有望保持穩步增長,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以及利潤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長趨勢大體與2018年持平。
(3)智能制造推進逐步深化
經過近幾年的持續試點探索,智能制造的頂層設計基本形成。截止目前,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協同開發、在線監測、遠程診斷與云服務等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得到快速發展,無線通信技術WIA-FA標準等7項國際標準、“智能制造對象標識要求”等74項國家標準相繼發布,初步建立了與國際同步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業務管理系統、工業控制系統等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和核心工業軟件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阿里云、三一重工、海爾等大型企業紛紛布局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小微企業智能轉型加速推進,一批裝備企業、工業自動化供應商、軟件開發商、用戶企業等加速向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
預計2019年,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將在應用示范、跨行業推廣、上下游企業拓展等方面加快推進由“點上示范”向“面上推廣”的轉變。隨著資金、人才、技術等加速向智能制造領域集聚,一方面,企業對智能制造的認識、理解和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為大型企業發展智能制造的重要著力點,關鍵環節的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改造將成為中小企業發展智能制造的關注點。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供給能力將繼續穩步提升,高性價比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將受到重視。智能制造標準的研制與立項工作將進一步加快,智能制造標準試驗驗證平臺將達到100個以上,制(修)訂的智能制造國家標準數量將超過200項。
(4)高端裝備持續創新發展
2018年,在國家一系列產業政策的推動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成效顯著,取得了一批新的重大成果。如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成功完成水上首飛,全球首套高鐵自動駕駛系統完成現場試驗,國產自主醫用大型放射治療裝置開始臨床試驗治療,世界首臺發送端±1100kV特高壓直流換流變壓器成功研制,寬體客機起落架主起外筒鍛件試制成功。
預計2019年,除了政策長期利好外,國內市場需求不斷升級將倒逼我國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重大裝備短板工程”的扎實推進將加快國產化替代,一批重大裝備得到工程化、產業化應用,自主設計水平和系統集成能力、核心部件研制技術水平逐步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不斷增強。隨著高鐵、核電、衛星應用等高端裝備“走出去”實踐不斷增多,國外對中國裝備的認知和品牌認同將日益增強。
2、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1)裝備工業下行壓力較大
一是裝備市場需求低迷。雖然受電力、冶金、煤炭、石化等傳統用戶行業“去產能”影響,釋放出部分更新改造的裝備需求,但相較于裝備工業的產能而言,市場需求仍然明顯不足。部分用戶面對當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對投資擴大生產持謹慎態度,工業新建項目不多,地區工業投資有所下降,工業技改投資增速放緩,從而導致裝備產品需求下滑。二是融資困難加劇。受國家實施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加大金融去杠桿力度,銀行收縮表外業務等因素影響,股市、債市出現“雙殺”,市場整體流動性不足,裝備制造業融資困難加劇。2018年1~8月,裝備工業利息支出同比增長16.8%,融資成本明顯增加。在多重壓力影響下,2018年1~7月,全行業利潤總額低速增長,同比增長4.5%,低于全國工業利潤總額增幅12.6個百分點。
(2)企業經營難度不斷增大
一是由于國內承兌匯票的泛濫和三角債的蔓延使部分企業流動資金周轉困難,企業應收賬款持續增加,資金緊張狀況加劇,部分企業虧損嚴重。2018年1~8月,裝備工業應收賬款總額達到4.85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占全國工業應收賬款總額的比重超過1/3。二是原材料、能源、人工等成本支出增長較快。2018年1~8月,裝備工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9.7%,分別高于同期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增幅0.4、5.2個百分點。
(3)產業發展質量有待提高
一是新興產業規模小。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等新興裝備產業企業規模小且分散,趨同式重復建設問題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由于缺乏關鍵技術,高端產業低端化隱憂尚存,行業整體競爭力依然較弱,對于裝備工業的支撐作用較小。二是傳統產業占比仍然較大。目前裝備工業仍主要集中在傳統產品領域,大部分產品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附加值低,市場競爭激烈,高檔數控機床、高端專用生產設備等還較大程度依賴進口。三是基礎配套與核心供給能力不足,核心技術缺失,機器人用減速機等關鍵部件依賴進口的局面急需改善,底層操作系統、CAX(計算機輔助軟件)、MES(制造執行系統)等核心工業軟件依然受制于人。
(4)貿易摩擦帶來不利影響
中美貿易摩擦已對我國裝備工業產生不利影響。一是從覆蓋范圍來看,美國政府發布對自中國進口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的清單,占裝備工業對美出口額的60.97%,影響較為明顯。二是從加征關稅強度來看,我國出口到美國的大多數裝備產品附加值相對較低,若加征25%的關稅,企業利潤基本被吞噬,不但影響企業效益,而且多年經營的美國市場也將丟掉,長遠影響更大。對于濟南二機床、特變電工沈變公司等對美市場依賴度大的企業來說,高額關稅將使企業產品喪失競爭優勢,對美出口出現大幅下降,正在執行的項目也將面臨巨額虧損,甚至影響到企業正常經營。三是從自美進口來看,我國需要進口的各類儀器儀表,汽車行業的主控系統、傳動系統等高端產品技術主要依賴歐洲和日本,來自美國的影響有限,總體可控,但需要預防美歐日聯合對我國采取限制措施以及美國啟動對高端芯片等關鍵技術、關鍵產品和元器件的出口管制,提前部署相關應對措施。
3、應采取的對策建議
(1)加快提高創新能力
一是充分利用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以及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產業引導基金,實施好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以及“重大裝備短板工程”等,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開發一批標志性、帶動性強的重點產品和重大裝備。二是發揮好動力電池、增材制造、工業機器人等國家級創新中心的牽引帶動作用,強化產學研用對接,加強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突破產業技術瓶頸,加快技術成果產業化步伐,不斷總結創新中心建設成功經驗,面向智能網聯汽車、農業機械、醫療設備等重點領域,謀劃籌建一批新的國家級創新中心。
(2)深入推進智能轉型
一是把握“前瞻性”,瞄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創新發展最前沿,提升關鍵技術裝備、工業軟件、智能制造成套裝備等供給能力和國產化水平,探索智能制造新模式,掌握發展智能制造的主動權。二是“階段性”推進,做好智能制造工程的總結、評估以及項目驗收等工作,發揮好遴選項目的示范帶動作用,各地區、裝備制造業各細分領域需要結合各自發展實際,分步實施,重點突破,梯次推進。三是立足“實用性”,緊密對接市場需求,以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制定適合自己的發展策略。四是夯實“基礎性”,加強工業互聯網、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搭建一批智能制造標準測試平臺,進一步完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
(3)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一是豐富、完善雙邊、多邊對話機制,繼續與以德國、日本為代表的世界裝備強國圍繞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在技術創新、標準互聯互通、人才交流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二是支持國內企業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和海外布局,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創新資源,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鼓勵開展重大項目國際合作和工程承包,推動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石化冶金設備、汽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航空裝備、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等優勢領域企業實現裝備、技術、標準和服務“走出去”。
(4)加強行業監測研判
一是完善裝備制造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制度,定期發布產業權威數據,提高對未來裝備制造業經濟走勢的研判能力,為科學決策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二是全面跟蹤分析國內外新情況新形勢,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密切跟蹤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運行、出口等方面的情況,及時掌握國內外市場異動和波動。
眾為興微信公眾號
眾為興官方抖音